鱼篮观音的来历

元朝时,浙江吴兴有个名叫觉岸的僧人,写了一部名叫《释氏稽古略》的书,其中记载了马郎妇(又称鱼篮观音)的传说。

在唐朝的宪宗元和十二年,陕西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卖鱼少女。当地的少年见了,都争着想娶为妻子。于是少女就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要求:如果有人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《妙法莲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我就嫁给他。

到了第二天清晨,能背诵普门品经的人竟有二十人之多。少女说我一个女子怎么能许配二十个人哪。于是少女又给这二十个少年每人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,说谁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,就嫁给谁。

到了第三天清晨,又有十位少年能通顺地背诵金刚经。于是少女又给这十位少年每人一部七卷本的《法华经》(又名《妙法莲华经》),说如果有人能在三日内熟诵出七卷《法华经》,我就嫁给他。

到了三日期限,只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能熟背《法华经》,于是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就答应嫁给这位马郎。

按照当时的风俗,举办了隆重的婚礼。当把这对新婚夫妇送进洞房时,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说自己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,请马郎暂时出洞房,让她休息片刻。可是,未等参加婚礼的客人散去,这位卖鱼的少女竟死去了,而且眼看着少女的尸体就腐烂了。于是只好立即将少女埋葬了。

把少女埋葬后的不几天,就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老和尚,要求见马郎新娶的媳妇。马郎告诉老和尚说媳妇病故已葬埋。老和尚要求去看马郎媳妇的坟。等到把老和尚带到马郎媳妇的坟前时,老和尚用手中的锡杖很快就把坟拨开了,等到把棺材打开,根本没有少女的尸体,棺内只有一块用黄金制成的锁子骨。

老和尚用锡杖把黄金锁子骨挑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,并当场向群众传播佛法说:你们陕西这个地方的习俗一直是喜欢骑马、射箭,这是好斗的表现,这说明你们还不知道世上还有最宝贵的东西,那就是佛、佛法和僧侣,这是真理的化身。你们如果不明真理,就会犯下罪障,产生种种恶报。这位嫁给马郎的卖鱼妇,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菩萨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化、启迪众生明白真理,普济众生。这正体现了菩萨的慈悲威德。老和尚说完这番话之后,就腾空飞去了。

从此以后,陕西这个地方信仰佛教的人就一天比一天的多起来了。

《释氏稽古略》记载

马郎妇,观世音也。元和十二年。菩萨大慈悲力欲化陕右。示现为美女子。乃之其所。人见其姿貌风韵欲求为配。女曰。我亦欲有归。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。黎明彻诵者二十辈。女曰。女子一身岂能配众。可诵金刚经。至旦通者犹十数人。女复不然。其请更授以法华经七卷。约三日通至期。独马氏子能通经。女令具礼成姻。马氏迎之。女曰。适体中不佳。俟少安相见。客未散而女死。乃即坏烂葬之。数日有老僧。仗锡谒马氏。问女所由。马氏引之葬所。僧以锡拨之。尸已化唯黄金锁子之骨存焉。僧锡挑骨谓众曰。此圣者。悯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耳。宜善思因免堕苦海。语已飞空而去。自此陕右奉佛者众。泉州粲和尚赞曰。丰姿窈窕鬓欹斜。赚杀郎君念法华。一把骨头挑去后。不知明月落谁家(观世音菩萨感应传)。

《佛祖统纪·卷四十一》

马郎妇者出陕右。初是此地俗习骑射蔑闻三宝之名。忽一少妇至。谓人曰。有人一夕通普门品者则吾妇之。明旦诵彻者二十辈。复授以般若经。旦通犹十人。乃更授法华经。约三日通彻。独马氏子得通。乃具礼迎之。妇至以疾求止他房。客未散而妇死。须臾坏烂遂葬之。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。以锡拨其尸。挑金锁骨谓众曰。此普贤圣者。闵汝辈障重故垂方便。即陵空而去

篮观音像赞

宋濂鱼篮观音像赞序曰:“予按观音感应传,唐元和十二年,陕右金沙滩上,有一美艳女子,挈篮鬻鱼,人竞欲室之。女曰:妾能授经。一夕能诵普品者,事焉。黎明能者二十。女辞曰:一身岂堪配众夫耶?请易金刚经。如前期。能者复居其半。女又辞,请易法华经,期以三日。唯马氏子能。女令具礼成婚。入门,女即死。死即麋烂立尽。遽瘗之。他日有僧同马氏子,启冢观之。唯黄金锁子骨存焉。僧曰:此观音示现,以化汝耳。言讫,飞而去。自是陕西多诵经者。”

(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一切以佛陀说法为准)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