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崇信佛教的梁武帝最后却不得善终?

古往今来,梁武帝为许多人、尤其是佛教人士所熟悉。因为他崇信佛教,提倡吃素,兴修寺庙,为弘扬佛法广行善举,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然而如此虔诚、贵为皇帝的他却不得善终,竟然是被活活饿死的,确实让人费解。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,一探究竟。

梁武帝萧衍(公元464-549年)是南朝梁国的第一任开国皇帝。统治初期,他勤于朝政,对朝臣从谏如流,宽减刑法,关心百姓疾苦,并积极改革前朝弊病。因此南梁国力迅速复苏,社会秩序安定,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富足,文化发展也空前繁荣。

国力有一定发展后,梁武帝致力于精神领域的探索,他信奉佛教,皈依了佛门。在梁武帝的影响之下,他的儿子和王公大臣们很大一部分人也成了佛教徒。

在梁朝的都城建康(即南京),梁武帝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,名为同泰寺。每天他都要去上香,祈求国力昌盛,百姓安康。

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,建康的寺庙兴修了上百个,而僧人也达数万之多。著名诗句"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"说的就是这个时期。他提倡"全民信佛",要求信佛的人不能杀生,提倡吃素。一系列的举措,让佛教在梁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。

有一天,梁武帝收到消息,印度的佛教高僧达摩祖师来了,梁武帝热情地招待达摩祖师,不敢有丝毫不敬。

梁武帝高兴之余,就请示达摩祖师:"朕自登九五以来,度人造寺,写经造像,有何功德?“

达摩祖师答曰:"无功德。”

梁武帝问:"何以无功德?"

达摩祖师答:"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有非实。

梁武帝又问:"如何是真实功德?"

达摩祖师道:"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。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"

从上面的对话中,可以看出梁武帝虽然做了很多佛事,但只是有相布施,落入人天福报之中。由于梁武帝不懂佛教心地法门,感悟不到法性真如的深意。当时两人话不投机,达摩祖师转身离去。

尔后梁武帝便去请教自己的师父。梁武帝复述了一遍达摩祖师的话。他的师父急忙问:"达摩大师哪里去了?"梁武帝答道:"因为我得不到明确的答复与解释,我就让他离开了。"他师父一听,急得脸都红了,说道:"达摩大师说的话句句都是佛教的精髓与真谛,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尊敬达摩大师呢?"

可是梁武帝再要追回达摩祖师的时候,已不见其踪影。这使得梁武帝失去了大好的学法因缘,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。

晚年,梁武帝愈发痴迷于佛教,最后竟然不顾一切偷偷跑到了同泰寺里当起了和尚。朝中的大臣不见皇帝身影,急忙四处寻找皇帝的下落。最后在同泰寺之中找到了梁武帝,出一亿钱的巨资赎回。

可是这件事情没过多久,梁武帝又舍身寺庙。大臣们再次拿出大笔的钱财将他赎回去。反复几次,国库的资金就所剩无几了。

由于梁武帝懈怠朝政,对臣子不能明鉴,对下属不合情理的宽容,导致王侯益加骄横,或者白天公然于都城大街上杀人,或者在晚上打家劫舍。梁武帝还刚愎自用,不顾大臣反对接受叛臣侯景,又不加约束和管控,滋长了侯景的贪婪,这才有了后来"侯景之乱。"梁武帝也因此被囚禁于净居殿,活活饿死而不得善终。

透过梁武帝的人生历程,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不乏是一位明君,勤于政务、兢兢业业,处处为国家着想。可晚年他知见偏邪,没有正确处理治国理政与学佛的关系,不懂佛法不离世间法的道理,盲目追求个人的所谓功德,而根本不懂得无相布施、不执著世法等法义。

可以说,梁武帝只是表面学佛,因此没有修行,他不认识什么是佛法,请示达摩祖师也不解真意,错失了求得真正佛法的良机。由于缺乏正知正见,梁武帝的修持偏离了佛教正道,他仅仅停留在佛学的阶段,而没有佛法,自然证不到佛法真谛,因此难以逃脱因果的束缚,摆脱不了死神的召唤。

"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"以史为鉴,梁武帝的境遇启迪着我们:依于当代住世佛陀的教法,树立正知正见,虔诚修行,学到真佛法才能获得成就解脱。反之,即使贵为帝王,也不过是世间的可怜人而已。

一切依释迦牟尼佛的教法,恭闻当今住世佛陀的法音,修学《极圣解脱大手印》、《藉心经说真谛》、《学佛》和《什么叫修行》,才是最正确、快捷的成就之道。

撰文:菩提籽

编辑:悦色


传播禅茶健康文化,倡导智慧人生理念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