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雕塑大约始于东晋,初期的佛像艺术如云冈石窟,犹带印度风格

佛教寺院里的佛像雕塑和彩画艺术, 是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。佛教非常注重寓教于艺的形象教化。雕塑作为三度空间的立体绘画,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, 就已经很发达了, 秦始皇兵马俑高超的工艺便是明证。

佛教雕塑艺术传入中国后, 更加丰富了中国的雕塑技艺。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,佛教雕塑从印度传入则更要早一些。

东汉末年,下邳相笮融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,据说可容三千余人,其中还安置了身穿锦彩衣物、铜质涂金的佛菩萨塑像,这是中国佛寺首次建立佛教雕塑的开始。

云冈石窟佛像

东晋时期,有两位名士画家戴逵、戴顒父子,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,其主要贡献在佛像雕塑上,他们父子在佛像样式风格中国化的进程中起了开创性作用。

戴逵为了使雕塑风格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,曾藏身在帷幕之后倾听民众对佛像优劣褒贬,并采纳其合理建议来完善自己的创作。戴顒青年时便参入了佛像的雕塑活动,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雕塑高手。

一次,瓦观寺铸造一丈六高的铜佛像,像成之后人们觉得脸部太瘦,工匠们在束手无策之时,请来戴顒,他看过佛像后说:“不是脸太瘦,而是肩部的比例太宽的缘故”。

以此修改,果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。据史料记载,戴顒是最早将中国的彩绘技法运用到佛像技艺中的人,把印度风格的佛像转为中国风格的佛像,他们父子做了很大的努力。

云冈石窟佛像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朝野中王公大臣信奉佛教蔚然成风,朝中为弘扬佛教,下令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,开凿石窟,雕造佛像。

开始的佛像造型,大多参照由印度僧侣带来的佛像画像,洞窟造像的初期工艺,基本上处于模仿阶段。仔细观察云岗石窟的佛像,服饰基本上还是印度服装的样式。

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。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,除了继承了秦汉以来传统的造型艺术的风格,同时还具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特点,应该说这是中外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果。

敦煌石窟佛像

如果说初期的石窟佛像犹带印度风格,那么以敦煌为代表的唐以后的佛像就基本上中国化了。就工艺而言, 敦煌彩塑以泥, 夹丝做成造像, 再加色彩, 是中国古代雕塑家的创新。

武则天时期洛阳奉先寺卢舍那佛等造像贴切近人, 相当写实。可以想象, 将如此庄严的佛像置于诸青山绿水烟村雾树之间, 与山水相映成趣, 会有多大的魅力! 

佛寺, 虽然是佛教活动场所,也是人们文化活动的场所和陶冶审美情操的地方。我们一旦将它与美好的大自然联系起来, 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考察, 便会更深刻地领会其社会整体的审美观。

由此又可见,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,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