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以心换心,但求将心比心

佛教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:

鬼子母有一千个儿子,她最疼爱小儿子。鬼子母爱吃小孩肉,常到人间抓小孩,活生生地当食物吃。人们受不了这种痛苦,纷纷向佛陀求教。佛陀于是通过神变,将鬼子母的小儿子捉来,扣在自己的钵里。

鬼子母回来发现小儿子失踪了,特别着急,不吃、不喝、不睡,上天入地到处找,整整找了七天,也没有找到。后来,她听说佛陀无所不知,就到佛陀那里去哭诉。佛陀说:“你有一千个儿子,才丢了一个就这样难过。别的百姓只有两三个孩子,甚至是独生子,却被你吃掉了。你想想人家的心情,是不是比你更痛苦?”

听到这番话,鬼子母当下醒悟,在佛陀面前忏悔道:“我错了,只要能让我找到小儿子,我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了。”佛陀便把她的小儿子从钵里放出来,还给了她。

这种换位思考,就是“推己及人”的理念。众生避苦求乐之心皆同,所以,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希望每个人在为人处事时,不求以心换心,但求将心比心。

佛陀曾经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「嗔不报嗔」:就像宴会时请客,如果客人不吃的食物,那食物还得归还给主人,主人还得处理那些食物。所以当别人辱骂我时,如果我不接受,不受其影响,那么此骂还是归还骂的人。通常骂人就是想要看到对方因自己的辱骂而不愉快,如果对方无动于衷,没有出现自己预期的不愉快,那么不愉快的恐怕就要变成自己了。

千万记住!我们每一天都要快快乐乐过日子,无论遇到任何事情,都不应当扰乱到欢喜的心情,因为闷闷不乐,不但无济于事,而且会使人退失善行。

所以,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善学忍辱,止息嗔心,消除主宰欲望的我執

一切依释迦牟尼佛的教法,恭闻当今住世佛陀的法音,修学《极圣解脱大手印》、《藉心经说真谛》、《学佛》和《什么叫修行》,才是最正确、快捷的成就之道。

传播禅茶健康文化,倡导智慧人生理念

相关推荐

不再随情欲所动,渐得入定终成证果

佛对比丘说:「你实在愚痴不解道理!想要契悟、证道,首先要先断除愚痴。能除去痴心,然后才能制伏这念心。心,才是一切善恶的根源。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。制伏此心,心定意解方能契入正道。」

一位修行人的宿世今生

这位法师秀才非常奇怪,就说:“我前生时,几十年日中一食,三十多年只穿一件破衣服,这样严谨修行,讲了许多佛法,宿世也是一个大法师,为什么到今日却落得这么一个结果呢?”

芥子之因,因小果大

「这位老妇人一心虔诚,因为她虔诚供佛的功德,往后得十五劫生天堂享受快乐,十五劫后下生人间,具出家修行之因缘。」

观无常,证圣果

世尊以净无瑕秽之天眼观察,见诸行者在山中精勤学道,因观见四时变化,进而寻究根源、了知一切万法皆是无常、契证空性,而成就圣果,既为众生示现智慧光明、照破昏闇,亦使正法久存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