陋室创作的山水画《毫端入圣》

陋室创作的山水画《毫端入圣》与苏东坡的《寒食帖》

巍峨的山岚,清澈的溪流,天边涌动着一座座山峰,仿佛是山川大地的精魂,以波浪的姿态向天宇升腾,这是山水画《毫端入圣》给人的第一感觉。

近处的山,以透亮的墨色,松动的笔意,形成了山明水秀之感。一波三折的行笔,“拖泥带水”的皴擦点染,使层层叠叠的山石草木顿时舞动起来,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的气韵。宁静的画境仿佛能听到风吹动草的唰唰声和咕咕的流水声,一股清奇袭人的圣洁气息扑面而至、芬芳馥郁。

画面的左上方,提款“毫端入圣,二零零已年补款……”笔力遒劲、格调清新脱俗。追求象外之意的中国绘画,常常借助题款以升华绘画的意境,引发读者的联想,深化作品的立意。

这幅《毫端入圣》是当代住世 佛陀早期创作的一幅山水画。如此清奇动人的艺术作品,人们或许会觉得,画作一定是在充满艺术氛围、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完成的。

然而恰恰与之相反,当时当代住世 佛陀的创作环境非常艰苦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祂在一个县文化馆担任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。由于文化馆住房紧张,祂临时借用亲属家里的厨房当作画室,每当风雨来临时,屋里往往积满了水和泥浆,許多精心之作被雨水泡坏,包括一百六十多篇论文也毁于一旦。平时,厨房屋角的煤炉放出熏人的煤烟。下班回家后,祂一边展纸驰笔、一边不时的咳嗽。

祂的学生看到这情景颇为担心,便买了一些水泥瓦片覆盖在顶棚上,“画室”才稍有改观。在当时当代住世 佛陀没有钱修补屋顶吗?不是,是因为家里的工資,除了维持简朴的生活用度外,余下的全部拿去救济生活更为困难的人。祂对自己简陋的居住环境毫不在乎,仍然埋头于绘画创作。

说到破旧的厨房,让人不禁想起宋朝的书画大家苏东坡在茅屋中写下的《寒食帖》。

九百多年前,已过不惑之年的苏东坡,在经历了被诬告、入狱等一系列人生的坎坷之后,被贬至黄州,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。在黄州谪居的日子里,他住在破旧的茅房,如果遇上连绵的雨季,厨房里连一把烧火的干柴都没有。然而,书法名作《寒食帖》就是1082年的寒食节这一天完成的,经过战乱,流传至今。

《寒食帖》是两首五言诗,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,何殊病少年,病起须已白。” 

“春江欲入户,雨势来不已。小屋如渔舟,蒙蒙水云里。空庖煮寒菜,破灶烧湿苇。那知是寒食,但见乌衔纸。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也拟哭途穷,死灰吹不起。”

此帖是苏东坡行书的代表作,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所发的人生感叹。字里行间,尽显了苏东坡当时生存环境的恶劣,和他的孤独悲凉。此诗也正是在这种境遇和情绪下,有感而书的。《寒食帖》通篇书法的行笔收放自如,文字的经营位置和大小也随着苏东坡当时的心境而跌宕起伏。
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,在饱经风雨沧桑、历尽千辛万苦之后,苏东坡凭借文学上的造诣而名垂青史。

在苏东坡书写《寒食帖》的八九百年以后,中华大地又迎来了文化艺术巨匠当代住世 佛陀,祂不仅精通书法,同时还长于各类题材风格的国画,并且对现代绘画也十分通达,这一点早为世界画坛和收藏界所公认。与苏东坡不同的是,当代住世 佛陀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下,创作出的山水画都是清奇美妙,观者见画如同看到世外桃源,祂笔下的豪端写出的山水直入圣境。

我们不知道《毫端入圣》是否就是在当年破旧的厨房里创作的。作为文化艺术家,若能学得 当代住世 佛陀完全无执于外境的影响之一二,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,就能使作品摆脱情绪的桎梏,在意境上有质的飞跃。

文/初鉴

传播禅茶健康文化,倡导智慧人生理念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