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经典故事,将佛法的教义与智慧蕴含其间,借此了解佛教知识,启迪身心
吕洞宾恍然大悟,苦笑一声:”这也是我的报应啊!“这真是“因果业报,如影随形”。
正如当今很多学佛人,执染成性,不依南无始祖报身佛陀教法修行而不自知,终生不得受用。
学佛如初,成就有余,不忘清净初心,方得始终,为众生真心祈愿,于生活中踏实修行,才能获得胜妙功德啊!
国王的身体即恢复如初,在旁哀伤啼哭的人天皆转忧为喜,礼拜赞叹国王这般为法忘躯,精进求道的菩萨行!
不用修行麻木自己,不被“修行”假相迷惑,不自欺,不欺人,用心生活和觉悟。
我们相信只要心存善念,行善积德,哪里都是风水宝地。
「实语第一戒,实语升天梯;实语为大人,妄语入地狱。我今守实语,宁弃身寿命,心无有悔恨!」
佛陀说人有前世,为什么人都不记得?若有后世,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?
当佛陀离开长者家后,魔王波旬立即化身成佛陀端正庄严的身相,来到长者家,想扰乱长者的修行。
在近代佛教有一位著名法师,以修苦行报众生父母之恩而著名,他就是“燃心供佛”的普钦上人。
起初,金山寺有个非常厉害的规矩-----坐香。
释迦牟尼佛如是于燃灯佛前得授记,后来终获证无上正等正觉。
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
佛陀就像慈父一样的教化弟子,爱护弟子。
面对负担和压力时,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表现。有的人会因为负担而脚踏实地,不慌不忙,一步一个脚印,最终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。
地藏王菩萨把韦陀菩萨赶出了九华山。但是道场不能没有护法,于是就叫来道教的王灵官作为护法神。